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教育宣導

消費者教育系列宣導活動題目及參考資訊(教育部) 友善列印
網路的網站、社群媒體、以及通訊軟體經常會提供各種購物廣告,下列何者不會是詐騙賣場?
  1. 知名品牌宣布退出台灣或結束營業,限時限量的網路特賣會。
  2. 推薦「跌無可跌」的股票或是「會令你驚訝」的理財投資方法。
  3. 在地小農為了築夢回鄉務農,種出優秀農作物卻遭逢變故,有照片為證,需要大家的支持與幫忙。
  4. 以上皆有可能是網路詐騙賣場。

這些都是常見、有例可循的詐騙賣場。最常見的是利用民眾的貪小便宜的心態,謊稱代理商出清貨品;利用民眾想理財投資的慾望,進行吸金或高風險投資;盜用新聞圖片或真實人物的照片,謊稱是在地小農,利用民眾的同情心或愛國心販售仿冒商品,以上都是曾經興起過的網路詐騙手法。

 

朋友發現社群媒體上有賣家在揪團網購超夯新品,價格比一般商店或電商平臺還便宜三成,想找你一起湊人數,這時你該怎麼辦?

  1. 價格合理,當然先 +1 囉! 
  2. 查看一下賣家的評價,有足夠多的好評紀錄的賣家才值得信任。
  3. 要求賣家提供貨到付款的方式,先確定有收到貨了才付款,才不會吃虧。
  4. 查證一下賣家是否留下可追查的資訊,以賣家名稱或ID搜尋有沒有糾紛紀錄。

近年來社群媒體興起銷售風潮,許多商品或商家都到社群網站上追求曝光度,從購物社團到直播拍賣都有,交易糾紛也連帶地大量產生,最常見的交易糾紛類型為包括退貨問題、退款問題、商品瑕疵、廣告不實或仿冒等。賣家評價可以雇人作假,貨到付款不保證商品品質,唯有賣家的信譽是值得參考的,因此網路賣家是否留下可追查的基本資料、可真正聯繫到的資訊,例如真實的地址、確實可聯絡的電話或電子郵件信箱?以賣家名稱或ID搜尋過後是否有受害者投訴紀錄?都是比價格更重要的評估依據。

 

網路上有許多的臨時特惠賣場,宣稱清倉拍賣或是平行輸入品,價格遠低於市面行情,在各大社群網站都有層出不窮的廣告,當中參雜了許多詐騙賣場,下列哪一個不是詐騙賣場的特徵?

  1. 既然是臨時的特惠賣場,網址並非該商品的官方網域是正常的。
  2. 賣家擔心買家收貨了以後賴帳不付款,要求買家使用第三方支付。
  3. 賣家為了不讓買家擔心付錢以後收不到貨,強調可以貨到付款。
  4. 因為是網路銷售,所以未提供實體聯絡電話及地址。

由於網路購物的蓬勃發展以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一頁式廣告與詐騙賣場大量地興起,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統計,2021年各縣市政府受理一頁式廣告相關消費爭議高達3180件。消保處對此建議凡是廣告內容強調貨到付款、商品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標榜7天鑑賞期、限時限量促銷、網址拼音奇特、出現陌生用語、未提供實體聯絡電話及地址等情況,下單前應上網搜尋賣場評價,避免上當。

 

在網路上購物或者被推銷的時候,經常碰到填問卷或資料就送贈品的機會,又怕會碰上網路詐騙,以下何者是正確的做法? 

  1. 只填姓名和電子郵件,不要填電話和地址,即使是騙徒也找不到我本人。
  2. 大家都覺得國中小學生容易被騙,所以要填寫家長的資料,騙徒比較不敢騙大人。
  3. 非必要不填寫,真的很想要贈品,也要先確認活動的主辦單位和活動網址,並詳閱活動的條款。
  4. 故意填寫錯誤的資料,或者乾脆填寫他人的資料,反正我只是想要贈品。

對於詐騙集團來說,他們未必第一次就要獲得個人資料,而是只是想要一個可以確實聯繫到某人的手段,稱為「網路釣魚」,然後再進行其他形式的詐騙;歹徒詐騙的對象不分男女老幼,即使是家長或他人也會遇上不同類型的詐騙手法;填寫他人的資料可能會為他人帶來困擾。

 

網路購物好方便,但是在購物的過程中付出自己的金錢與個人資料的時候,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

  1. 盡量利用公共Wi-Fi無線網路上網購物,以免被駭客追蹤到自家的網路位置。
  2. 點擊知名社群網站的廣告或推銷郵件內的連結上網購物,以免自己繕打網址的時候連線到駭客設置的相似網址。
  3. 確定結帳的過程使用了加密連線,網址必須是「https://」開頭的連線。
  4. 在網站上購物比較危險,下載手機App之後從App內消費比較安全。

使用公共的WiFi熱點上網購物是危險的行為,因為駭客可能在同一個連線範圍內攔截你的資訊,甚至假造WiFi熱點吸引使用者來連線。社群廣告或推銷郵件是最可能提供錯誤網址的來源,自行繕打網址或搜尋官方網站較為安全。不管是否為官方網站,非加密連線所傳遞的資料,都可能被竊聽。不明來源、無法驗證發行商的app絕對不能下載安裝,有時候損失的不只是金錢,而是包括手機內其他個人機密敏感資料。

 

在實體店面或網路購物的過程中,賣家要求消費者提供哪些個人資料是必要且合理的? 

  1. 實體店面業者要求消費者留下聯絡電話,以便追蹤顧客的滿意度。
  2. 網路購物業者要求消費者提供手機號碼與地址,以便通知商品包裹已送到。
  3. 餐廳業者的顧客意見表要求消費者填寫工作、教育程度與婚姻狀況,以便提供量身訂做的服務。
  4. 實體店面或網路購物業者要求提供消費者友人的聯絡方式,以提供折扣價。

根據2010年新修正通過的「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所謂的「合理性」乃是基於「完成業務之必要性」,而且業者不得將這些資料用於業務之外的範圍。在此之外,業者仍可以要求消費者提供非必要的資料,消費者若在最後簽上大名即視同「經當事人書面同意」,不可不謹慎視之。

 

不小心在網路上買到了詐騙網站出的假貨或劣質品,採用貨到付款方式,而且已經付了款怎麼辦?以下何者不是有效的處置方式? 

  1. 立刻向訂購的網站辦理退貨,先退貨再要求退款,避免被強迫推銷。
  2. 若是超商的取貨付款包裹,立刻撥打超商客服專線,申報為詐騙案件。
  3. 若是宅配的貨到付款包裹,立刻向負責宅配的貨運業者反映,聯繫託運人。
  4. 備齊所有可蒐集的證據,包括截圖、對話紀錄、貨運單等,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報案。

詐騙網站所留下的聯絡電話和地址通常都是假的,消費者想退貨也聯繫不了對方,但是物流業者是握有寄件人(託運人)資料的。目前超商和多數宅配業者都已經建立了針對「貨到付款」類型的詐騙貨物之處置SOP,請撥打超商和宅配業者的客服專線,由超商和宅配業者協助聯繫託運的廠商,再由廠商聯繫消費者協調。若聯絡不上廠商或確立為詐騙案件,將會協助退款事宜。除此之外,也要備齊所有證據,包含購買網頁截圖、商品訂單、與賣家/寄件人的對話紀錄、貨品、貨運單等,撥打「165反詐騙」報案。

 

人海茫茫,佳偶難覓,求助各種交友服務,往往因為過程或結果不合乎預期,想解除契約而引發糾紛,以下注意事項何者有誤? 

  1. 應慎選合法且信譽良好之業者,切勿隨意登入不明網站或下載 App(應用軟體),以免權益受損。
  2. 消費者簽訂交友服務之契約或使用條款前應詳閱內容,並至少有七日的審閱期。
  3. 使用交友服務之前,必須先請業者提供會員身分的查核機制,避免誤交已婚人士,或者遇上假交友真銷售、假交友真借貸的情事。
  4. 若業者以網際網路或App的形式提供交友服務,非經消費者再簽署同意書,不得自動續約。

由於坊間交友服務糾紛申訴頻傳,行政院內政部為「交友服務」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於111年3月18日公布「交友服務注意事項」,並輔導業者補正。內容載明業者應該提供服務項目,建立會員身分的查核機制,消費者簽訂本契約或使用條款前,應有至少三日以上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若以網際網路App的形式提供服務,非經消費者再簽署同意書,不得自動續約。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