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司 聯絡人:卓意屏    電話: 02-7736-6725 電子信箱:chopin713@mail.moe.gov.tw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_大圖

未來世代面對網路等大量文本,學生學習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應是學習帶得走的能力,教育場域亦應隨之轉變。教育部長潘文忠為實現總統蔡英文「以國民學習權取代國家教育權,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維,回歸學習者的特質與差異,提出更多元、更彈性的路徑,讓學生有適性發展的機會。

教育部推動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回歸以學生為主體之教學創新試辦計畫,以及提供USR作為實踐場域等多項對策,希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打破既有框架,鼓勵學生跨域學習。

過往學校教學組織多以系所為單位,學生入學大學的學系之後,除非透過轉系,顯少有機會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課程,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為教育部「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試辦計畫」第一期程參與學校,該校地科院設有地球科學學系及大氣科學學系,兩系學生入學後,皆需於大一時修習兩種專業課程,並提供課程修習之彈性選擇權。趙澤民同學當初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學校的彈性選修制度,讓他可結合地科專業領域知識與對太空及天文的興趣,從事跨領域學習。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則規劃提供學生於大一大二跨域學習的機會,除醫學系本系之專業知識外,並提供學生完整的人文社會概念、學習程式語言等邏輯分析方式,也讓該校黃昱潔同學認知到一名醫師可以做的事情不僅限於在臨床看病,並且有能力發現醫學問題、與各領域人才合作,尋找解決方法。

106年教育部推動「教學創新試辦計畫」,回歸以「學生」為主體,並透過各項創新教學工作,引入真實議題、善用專業知識,於「做中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知識的跨域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師生共學的可能,培育擁有面對現實世界所需的整合性知識與技能之高素質人才。

以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為例,該學院全面推動創造力與創新能力教育,強調跨領學習、加強學生動手做能力、解決實用性問題,以期建構創新設計的課程及學習環境,形成師生多元創新,打造未來新創獨角獸。遊戲化旅行紀錄APP-OysterX的創辦者,臺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畢業校友丁柏村,即是透過2016年由D-School和臺大創創中心所共同舉辦的創創挑戰賽,設計出高用戶留存率之APP,上線五個月已在全世界超過70個國家、160個城市擁有大量使用者。臺大森林所巫曉涵同學亦表示,在參與D-School設計思考課程中,打破過往填鴨式教育,對於一個問題就要填一個答案的傳統框架。

逢甲大學亦設置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鏈結產業,以「創新」及「跨領域」為變革主軸的實踐平臺,培養學生設計思考、跨領域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李秉乾校長更親自開設「校園議題搜索與提案」課程,該校運輸與物流學系四年級王馨謙同學,因修習了d.School課程,重新找到興趣,以開飛機為志向,這些課程成了培育王同學邁向機師之路的重要養分。

在區域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大學扮演關鍵及重要的地方智庫角色。為鼓勵大學走出象牙塔,教育部於106年試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學校可擇定「在地關懷、產業鏈結、永續環境、食品安全與長期照護及其他社會實踐」等議題,申請實踐計畫;USR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並透過人文關懷與協助解決區域問題之概念,投入學界能量深耕在地,發揮大學價值,善盡社會責任。

目前各核定試辦計畫持續進行中,部分計畫已初步展現成果,以萌芽型(B類)靜宜大學《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計畫為例,該計畫目標透過「教育實踐、場域實踐、制度實踐」三項作為,連結「大學」與「在地」,以跨領域師生參與在地實踐,訓練學生「實作力」,尋找推動教學創新關鍵人物,協助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發展完整服務,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目前靜宜大學計有四個學院、10門課程、7名教師、至少13名業師及313名學生參與本計畫。學生透過課程自主召開檢討會議,主動將他們的改變發佈在社群媒體上,將社區實作當成自己的責任,成為改變社區的實踐者。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於106年申請「開創虎尾溪流域四生好環境」USR計畫,以「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為軸向,將師徒制用於農業人才培育,形成由教師、農業師傅及學生三者組成之伴護機制。參與計畫的虎科大生物科技系劉蕙綺同學,透過蘭花師傅的講解步驟及技術分享,看見農民用心、用頭腦種植農作物的努力,而想學習研發品種,成為一位快樂的農夫。虎科大透過開設「農村生活食驗場」通識課程,帶領學生與在地社區連結、進入農村踏查,拉近學生與土地、居民、農人與農村的距離。目前已媒合12位學生至6位農業師傅的農場,進行深度學習。

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實踐,在教學方面,教師不再侷限於既有分系教育,而是採用跨領域、共時共授等方式,讓學生不僅有專業動手能力,更具整合視野。而學校在課程學分上也隨之彈性改變。整體而言,不僅是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也是對於教師、學生、與教學制度的重新反思與建構。另為引導大學關注教學現場的轉變,教育部自107年起將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並融入以學位為核心教學單位試辦計畫之精神,持續積極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教學創新,鼓勵教師投入教學方法及內容之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自由度及專業主修彈性,重視學生學習成效,由各大學依學生特質及學校定位,培育出適才適所之學生,回應社會需求。

上版日期:106-12-27

  • 相關圖片
    1.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
    2.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2
    3.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3
    4.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4
    5.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5
    6.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6
    7.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7
    8.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8
    9.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9
    10.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0
    11.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1
    12.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2
    13.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3
    14.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4
    15.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5
    16.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6
    17. 「學生為主體 教育創新機」系列之一 跨域學習 多元創新_圖片17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