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教育部美感教師培訓工作坊-臺南構 Tainan Go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李欣庭    電話:02-7736-5652 電子信箱:jamie7511@mail.moe.gov.tw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專門委員姜秀珠開場致詞_大圖

教育部委託國立交通大學辦理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每學期辦理一次教師培訓工作坊,是全國高中及國中美感教師引頸期盼的充電與交流場域。今年12月10日、11日,來自全國22縣市150位高中及國中藝術領域教師參加以「結構」為主題的研習,包含實地訪察臺南美術館的建築空間特色及河樂廣場的規劃設計,聆聽來自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的專業課程「概論建築結構系統與結構美學」及「想像與實情之間--有關臺南城市的空間結構」,並在結構技師引導下動手操作結構課程,希望中學教師在藝術美感的初階基礎上,進階到認識符合功能性與適切性的結構美感。

本計畫力推的設計美感,歷年來得到眾多獎項肯定。今年發行的美感報紙《安妮新聞》,獲得日本2020年優良設計獎及2020金點設計獎;108年的成果展:美角-生活中的每一課,展場設計獲2020臺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Award;另外,美感學習工具手冊KIT Lessons則入選 DNA Paris Design Awards。本計畫的執行策略在透過設計能量的引導,潛移默化中小學教師的設計美感鑑賞素養,進而激發課程施作的設計力。

本次工作坊動態參訪與靜態知性課程相互交織,主題為認識結構的功能。一個 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美感課程種子教師都會閱讀教育部委請成功大學編製的「美感入門」電子書,參考對於美感六大要素:「色彩」、「質感」、「比例」、「結構」、「構造」、「構成」的基本概念。色彩、質感、比例等三項列為美感教育素養的初階核心知識;結構、構造、構成等三項則為進階綜合運用學習的要素。

12月10日上午先由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杜怡萱講授「概論建築結構系統與結構美學」,接著實地訪察臺南市美術館一館及二館的新舊建築空間特色,希望藉由專業導覽讓種子教師了解建築師如何運用結構原則,創造具備工藝智慧的活動空間。臺南市美術館二館被譽為城市中的藝術綠建築,由臺灣建築師石昭永與日本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SBA)共同設計,五角碎形屋頂師法大自然樹蔭,建築主結構則有如向上層層堆疊的白色藝術方盒,由許多不同尺寸的格子,以各種角度交錯堆成半戶外的開放空間,形成民眾可休憩的角落,也將綠意延伸,讓整棟美術館就像是一座公園;一館則為古蹟修復再利用的建築,原臺南警察署在歷史長河留下技術和工藝的時空軌跡,一館保留了建物細節,回歸古樸風貌。

中午種子教師移動到戶外的河樂廣場;受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由荷蘭MVRDV建築團隊與臺灣都市里人規劃設計公司等共同規劃的「河樂廣場」,將中國城廢墟建築化身潟湖親水公園,讓人能夠享受夕陽餘暉、做日光浴、戲水漫步,重塑臺南古城風貌。教師經由現場導覽,認識設計團隊提出的景觀策略、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增加在地原生植物等考量。

接下來的靜態知性課程,則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兼博物館館長吳秉聲從「想像與實情之間」談有關臺南城市的空間結構,說明清領晚期至日治時期臺南城內與城外五條港區所形成的「境」與「聯境」在日治時期的都市紋理變化。

12月11日的動手實作課程,先由陳冠帆結構技師說明紙牌力學。接著由教師分組進行實體紙牌的操作,從搭建紙牌的過程理解結構與重力之間是怎麼一回事,進而體會建築結構的認知。最後則由各組發表實作課程的學習心得。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主持人國立交通大學教授曾成德認為,美感教育是直接面對問題的教育,透過發現問題、動手做、動腦想讓世界更美。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團隊以「美感同感,設計共好」為推動的核心價值,並追求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素養。美感教育強調從生活中觀察學習,「生活素養」與「學術素養」一樣重要。這次二天研習課程安排,就在引導種子教師從一連串環境建物的實察、理論聽講,到動手操作的不同體驗,省思改進美感課程教學的品質。

上版日期:109-12-10

  • 相關圖片
    1.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專門委員姜秀珠開場致詞
    2. 150位美感教師於南美館進行導覽參訪
    3.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於南美二館辦理「臺南構」工作坊,吸引全國約150位美感教師參與
    4. 計畫主持人曾成德感謝全國美感教師一同共襄盛舉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