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教育有『I』,愛在他鄉『役』起來」微電影創作競賽網路票選得獎作品介紹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聯絡人:梁聖璋    電話: 02-77367851 電子信箱:moetde01@mail.moe.gov.tw
鄭司長與榮獲特優獎團隊合影2_大圖

為強化教育服務役陽光、正面之社會公益形象,鼓勵更多優秀熱忱的青年投入教育服務工作,教育部於本(105)年特別辦理「教育有『I』,愛在他鄉『役』起來」微電影創作競賽活動。這是教育部第一次舉辦教育役微電影競賽,希望透過影像和故事讓社會大眾瞭解教育服務役役男的實際工作情形與付出,並將教育服務役充滿愛心、榜樣與感動的故事傳遞出去。

為鼓勵役男參與微電影創作,教育部亦在今年年初辦理2天1夜「教育有『I』,愛在他鄉『役』起來微電影創作研習」,聘請導演、製片、攝影師、表演藝術工作者及智慧財產權等專業講座授課,讓役男學習如何從生活中取材創意、影片拍攝之後的剪接技法及相關網路影音智慧財產權的規範與運用等。這次競賽活動共計36部影片報名參賽,經過嚴格評審後,評選特優2部、優等2部、佳作7部,共計11部作品。獲獎之作品並上傳臉書粉絲專頁,票選人氣(按讚及分享次數)最高之前3部作品,加頒網路人氣獎。這些作品在臉書上吸引大量網友的留言、按讚和轉貼,教育役男們的故事廣受社會大眾喜愛。

教育部表示本次競賽網路人氣第一名(獲特優獎)《遇見你的那役年》。此部微電影是由臺南市新進國小學務主任翁慈青、總務主任許坤鎮、候用校長李志軒以及在該校服役的158梯教育服務役英語專長李昱廷共同完成的動人作品。身兼導演、編劇、攝影兼演員工作的役男李昱廷畢業自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系,建築設計的訓練素養充分地展現在微電影的視覺和敘事美學上:該作品以精準和細膩的運鏡手法,結構工整的敘事口吻,搭配著大小演員們精湛而自然的表演,短短六分鐘內便捕捉了孩子們和「替代役大哥哥」相互學習的故事。電影以「穿越劇」的形式呈現,敘述的是一名留澳青年建築工程師為尋找靈感,神奇地跨越時空回到臺灣臺南投入英專教育役行列。這部電影是役男在新進國小的觀察,電影認為在不同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的影響下,許多孩子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方向,反而充滿著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懼。但事實上孩子們需要出現一個帶領方向的人物,而「替代役大哥哥」正擔任這樣的角色,替代役不僅能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帶領的角色,也是陪伴孩子克服恐懼,重啟學習英語的一大動力。 

此外,網路人氣獎第二名作品為《娜塢的腳踏車》(獲特優獎)由嘉義縣中埔國中團隊合作製作。影片敘述中輟專長役男與一名生於偏鄉的鄒族少年的故事,役男為了幫助鄒族少年重新回到校園,為少年找到一台腳踏車以為上下學之代步工具,使其能重回正軌。片末,重拾希望的少年以鄒語對中輟役男大喊一聲Aveoveoyʉ(鄒語:謝謝),這宏亮的一聲道出了偏鄉學子對教育替代役為偏鄉學子的感謝,整部電影情緒深刻且動人,深受觀眾好評。第三名作品為基隆市教育處製作之《少年阿銓》(獲佳作),影片同樣以中輟專長教育服務役為焦點,呈現中輟役男協尋、輔導中輟生的歷程。故事描述役男在街頭不斷地行走找尋,憑藉耐心與教育愛贏得中輟生的信任,引領他回到校園的過程,本片動人地展現教育服務役無私付出的精神。

教育部表示,本次微電影創作競賽參賽的作品,均由役男之服役經驗改編而成,顯示了教育替代役的文化意義及社會價值。透過這些微電影,觀者可以發現,「替代役大哥哥」除了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更成為臺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記憶;這份記憶和感動將持續存留在彼此的心中,陪伴他們各自步入下一段旅程。因此,為表揚微電影獲獎單位和役男,教育部於105年12月9日在高雄澄清湖替代役結訓典禮上舉行頒獎典禮,由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鄭乃文司長主持。並與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教育部希望教育服務替代役的熱情和關懷的心能不斷地被挖掘和關注,讓役男能帶著教育的熱忱到服勤處所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未來會持續辦理微電影創作競賽,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教育部「友善校園向前GO」或「教寓意」臉書粉絲專頁觀賞得獎作品,一同分享這份役男和孩子相互交織的感動。

上版日期:105-12-31

  • 相關圖片
    1. 鄭司長與榮獲特優獎團隊合影2
    2. 鄭司長與榮獲特優獎團隊合影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