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
2024年初,柏恩(Elisabeth Borne)離開馬提尼翁府(Matignon,指法國總理官邸);同年12月23日,她又回歸新總理白滬(François Bayrou)的內閣團隊,獲任命為國民教育、高等教育、研究部長(minist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de la recherche),成為今年繼阿塔爾(Gabriel Attal)、烏德雅-加斯德拉(Amélie Oudéa-Castéra)、貝魯蓓(Nicole Belloubet)和熱內黛(Anne Genetet)之後的第五位國民教育部長,亦是自2022年馬克宏總統連任以來的第六位。
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國民教育部長的職權範圍首次延伸至高等教育與研究,柏恩成為僅次於總理的國務部長(ministre d’Etat),並由一位負責高等教育與研究的部長(ministre chargé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協助,這個職位由原本的國家太空研究中心主任巴帝斯(Philippe Baptiste,président du 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出任。
柏恩和白滬的互動近來益發密切,二人有許多共同的觀點,尤其是關於議會選舉的投票席次比例。此外,曾於1993至1997年期間擔任國民教育部長的白滬總理勢必將格外關注教育政策。12月13日,他在與前任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移交政權的典禮中就已經說:「學校教育一直是我生涯中的重心」。
當初熱內黛被任命,是為了維持前總理阿塔爾擔任教育部長時提議之政策,現在由柏恩擔任部長無疑是打臉阿塔爾,意味著後者已失去在教育部的影響力。阿塔爾與柏恩同屬復興黨(Rennaissance),不久前彼此還因競爭黨內高層選舉而關係緊張,目前雙方正為黨內高層人員的組成進行協調。
具國家戰爭受害子女資格(pupille de la nation)且領取獎學金讀至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畢業的柏恩,堅信精英制度。去(2024)年1月,當她從阿塔爾手中接下總理政權時便明確表示:「我的例子證明,無論經歷過什麼,一切皆有可能」。在教育方面,這位前任總理並非專家,從省長職位(2013-2014)開始,她曾是任巴黎交通管理處總長(2015-2017)、交通部長(2017-2019)、生態轉型部長(2019-2020),並在馬克宏總統第一任期擔任過勞動部長(2020-2022)。如今年屆63歲的柏恩,從政職涯中幾乎未曾涉入教育領域,即便是她擔任總理的20個月期間,也沒在這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雖然恩迪雅耶(Pap Ndiayé)在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間出任教育部長,柏恩曾表明支持態度,但主要是總統的決定。2023年7月至2024年之間,當阿塔爾接任教育部長時,亦是直接與馬克宏協商對談,且總統更宣布教育是他的「保留領域」。
柏恩在擔任總理時以嚴格、甚至嚴峻著稱,期間她推動的退休金改革引發教師們激烈動員抗議,因為這項改革帶給許多教師的只有辛酸,除了教職生涯被拉長之外,並無實質的調整規劃。
「她需要改變作風:做一位真正傾聽教職人員意見、且能衡量學校正經歷深刻危機的部長。」全國中學教師工會(SNES-FSU)秘書長薇內蒂妲(Sophie Vénétitay)如此評價。「雖然柏恩有政治份量,但她仍特別注意遵循總統所訂路線,即使她不認同。」全國教師工會(SE-UNSA)秘書長莫蘭諾(Elisabeth Allain-Moreno)亦擔憂道。
柏恩上任後將處理不少結構性和急迫性檔案,其中首要的是:各學區的教師分發。以往這項事務都在12月完成,但現在因財政法案尚未出爐,被推遲至2025年1月7日。然而,分派80萬名教師為全國1,200萬名中小學生授課的複雜機制禁不起拖延,否則恐損及年度安排。而高等教育的預算規劃也同樣模糊,80%的大學在2024年底出現了赤字情形。
另一個必須儘快回應的問題是:阿塔爾之前期盼「提高學生程度」的「知識衝擊」政策將變得如何?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11月28日以「總理透過法律形式的權限」為由,取消國中生依法語和數學能力分組的法令,動搖了這項飽受教育界人士批評的改革,彼時還在教育部長任內的熱內黛,仍想儘快發布一項新法令來確保這項措施,那麼柏恩和白滬的立場又是如何呢?觀察人士表示,從堤葉(Eric Thiers)成為總理辦公室特別顧問這點能看出蛛絲馬跡,他在擔任前部長貝魯蓓辦公室主任期間,竭力減少這項改革的範圍。
第三件棘手的事:情感生活、人際暨性教育課綱(programme d’éducation à la vie affective, relationnelle et à la sexualité)即將公告。儘管教育界對於此案已成共識,但保守右派與極右派對此仍強烈反對且持續關注其進展。事實上,在政府內部也有類似聲音,12月22日的《星期日週報》(Le JDD)中就提及,內政部長何達佑(Bruno Retailleau)聲稱白滬總理向他保證學校不會引入性別理論教育(沒有性別理論,只有性別研究)。
在上述急迫的議題之外,新部長還將面對那些陷入困境學校的龐大計畫。由於政府情況不穩定,國民教育在2024年似乎交了白卷:教師職業吸引力的危機持續、學校風氣惡化、融合教育體系瀕臨負荷極限...而高等教育與研究方面的案件也不斷累積:獎助金的改革和私立營利高等教育機構的規範都停滯不前。「鑒於各項計畫規模龐大且多樣,大型部會(指國民教育和高等教育部由同一人領導)並非好事。」薇內蒂妲強調。
更廣泛地說,這幾個星期以來,只要提到某某人將擔任新部長的事,都引來教師們一陣白眼,因為不管是誰來擔任,他們都懷疑政治人物的話,所以這不是恢復信任的問題,而是減少不信任的問題。無論如何,新部長在短時間內得面臨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