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審計部呼籲應對小學進行改革以切合學童需求 友善列印

【國民教育】

5月20日,法國審計部發表了一份關於初等教育的報告,標題「初等教育的安排與學生需求脫節」已奠定內容基調,對法國第一階段學校教育—於孩童係至關重要的一環—之現狀提出了嚴厲的觀察。「面對眾多挑戰,現在必須緊急改善初等教育的安排和運作方式」審計部官員如此警告,直言「教育體系處於失敗的境地」。

儘管法國從1990年代起持續推行教育改革,且自2017年馬克宏總統首次當選以來就一直將初等教育列為優先事項,「成果仍然令人失望,未能符合政策設定實現的宏偉目標,尤其是在機會均等或融合不同社經條件學生方面。」報告中批評,且提及一種「自相矛盾」的情形:雖然分配給初等教育及630萬名學童的資源從2012年以來就不斷增加,且學生人數持續下降中,但法國在幼稚園和小學的支出卻低於其他同類國家。審計部官員直指這筆每年550億歐元的公共支出「評估不當」。

多項國際調查顯示,自2000年以來,法國小學生的成績持續下降。審計官員們認為學生的程度「令人無法接受」,並指責政府在縮減小學生之間程度差距的行動「無能」。審計部堅稱:「現行制度(...)似乎讓學生的程度差距隨著年級增加越來越嚴重。」官員們並提醒,法國教育體系的特徵是社會出身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很大,男女生之間亦有差距。此外,地區間長時間存在不平等的問題,例如城鄉之間、受教師招聘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以及不同市鎮之間。根據審計部的說法,不同市鎮用在學校的財政資源差異極大—從每名學生每年為4500歐元到250歐元不等。

審計部還籲請政府思考學童上課的時間,正好總統在幾週前才宣布欲舉辦一場關於「兒童時間」的公民大會。審計部抨擊將每週上課時間訂為四個整天的做法,稱只有法國這樣安排,「無益於兒童」,這一觀點由來已久且廣為人知。2013年的課綱改革曾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每週上課時間為四天半(但整天的時間較短),以更好地尊重兒童的時間生物學,不過在2017年馬克宏當選總統後,這項措施即放寬,隨後實質上形同廢除。

此番景象令人憂心,審計部認為「情勢緊迫,須迅速落實本部建議」。然而,審計部並未就教育體系的深入徹底改革、甚至其資源配置提出任何建議。官員們僅提出了六項建議,圍繞著三項重點:教育體系的組織結構、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以及被視作過於中央集權的學校管理。因此,報告呼籲「加強教師入職與在職培訓」,並修改教師的分發方式,「教育相關民選官員和國民教育部之間應簽訂三年期協議」,或「改革學校校長制度,逐步普及全職校長職位(...),以強化其管理職責」。

審計部還呼籲對「現行學校模式」進行更廣泛的反思,因為到2030年學生人數將急劇下降,這種模式「需要重新思考」。然而,報告中並未提及這種「人口結構變化」通常會引發的爭論,這些爭論主要圍繞著如何利用財政和人力的迴旋餘地來提高督導率、強化教師替換政策或接納身心障礙學生等問題。

相反地,報告指出了三項亟待解決的「重大挑戰」:透過更好地將學校、課外活動和課外時間聯繫起來,保障「學生福祉」;運用數位科技「設定限制」並「為學習服務」;還有需要為4.7萬所學校中的一半進行重大改造以達成「生態轉型」。「這些挑戰巨大,但我們不得不應對,別無選擇,」審計院首任院長莫可奇(Pierre Moscovici)表示:「這是一個關乎公平、效率的根本問題,本質上也是一個民主問題。」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56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5520«世界»

https://www.lemonde.fr/societe/article/2025/05/20/la-cour-des-comptes-deplore-une-organisation-de-l-ecole-primaire-en-decalage-avec-les-besoins-de-l-eleve-et-appelle-a-une-evolution-imperative_6607333_3224.html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