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的研究人員近期在科學教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發表論文指出,科學假新聞在澄清時,僅提供事實真相是不夠的,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性地反駁假新聞中的錯誤資訊會是更有效益的作法(refutational approaches,以下簡稱『針對性反駁法』)。
現代社會的開放風氣保障了言論自由,發達的網路加速了訊息傳播,生成式人工智慧問世讓資訊的創造變得再容易不過,真實和虛假的區分也變得愈來愈有挑戰性。四處漫溢的資訊雖然能增加人們的知識,但假消息會干擾民眾理解正確資訊,導致「概念污染」(conceptual contamination)的現象。
發表論文指出針對性反駁法能有效釐清事實的研究人員是WSU的教育心理學家Robert Danielson。他認為人類在閱讀新資訊時,大腦不會自動區分正確或錯誤的概念,而是會先照單全收,後續再有意識地思考並分辨是非。當思考不周全時,人們很容易從假消息中汲取錯誤觀念,進而影響正確資訊的理解。不幸的是,假消息在現今的世界俯拾即是,隨時會干擾民眾判斷,甚至引誘他們做出錯誤行為。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Danielson和他的團隊邀請152位大學生進行一項測驗,所有參加者會先閱讀關於飲用水加氟(water fluoridation)的錯誤資訊。這是相對單純的科學知識,用意是避免政治傾向或意識型態干擾受試者判斷,讓研究人員能觀察到最真實的反應,藉此找出較有效率的澄清方法,再以此為基礎去優化現有的事實查核機制。
在這項測驗中,閱讀過錯誤資訊的學生隨後被分成幾組,分別給予不同訊息進行澄清。部分組別僅閱讀關於飲用水加氟的正確文章,然後讓他們自行思考與判斷;其他組別則先給予一篇針對錯誤資訊逐條進行反駁的評論,然後才讓他們閱讀記載正確訊息的文章。
測試結果顯示,先閱讀反駁性評論的學生保留的誤解比起僅閱讀正確訊息文章的學生更少,僅閱讀正確文章者仍有可能誤信假消息。研究人員還發現,無論是在接觸假消息之前或之後閱讀反駁錯誤資訊的評論,都有益於釐清事實。
Danielson指出,面對面討論訊息真偽是最有效的事實查核方法,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針對假消息的錯誤內容一一進行反駁是很好的替代方式。有趣的是,當參與者閱讀反駁錯誤資訊的評論後,對於爭論主題表現出了更積極的情緒,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積極態度可以在討論和記憶科學訊息時發揮關鍵作用。
在一個假消息可迅速傳播並產生嚴重後果的時代,除了積極進行事實查核之外,如何讓民眾能有效理解真相也是相當重要的事。上述研究為教育學家、政策制定者、以及發布科學資訊的單位提供了準確傳達知識並有效去除誤解的方法
WSU研究人員還發現許多與科學相關的假消息也能用相同方法進行澄清。Danielson與同事對其他76項教育研究進行分析,並在「教育心理學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從較無爭議的物理與化學問題,到備受爭議的疫苗、氣候變遷、基因改造食品等議題,針對性反駁法都能有效打擊假消息。
以這些研究為出發點,教育學家認為有幾個關於科學教育和資訊傳播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說,為了加強打擊假消息,學校是否要採用更多具有反駁式論點的教材?負責傳播科學知識的單位該如何調整報告的內容,以更有效地對抗錯誤資訊?
此外,這項研究強調了進一步研究針對性反駁法長期效果的必要性。雖然其短期效果看似可觀,但瞭解這種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人們長期保留正確訊息,以及是否能導致信念和行為的持久改變,至關重要。
這項研究為持續應對各種科學領域中錯誤資訊傳播的研究人員帶來了一絲希望。通過改進科學傳播和教育方法,或許能夠更有效地打擊錯誤資訊並培養可獨立思考、明辨是非、擁有良好數位公民素養的的大眾。
駐外單位:駐舊金山辦事處教育組 編撰
參考資料來源:
2024年08月21日, “Study Reveals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Combat Science Mis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ScienceBlog,
https://scienceblog.com/547058/study-reveals-most-effective-method-to-combat-science-mis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