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藝想起飛 菁采絕倫 教育部105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學員歸國成果發表記者會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司 聯絡人:劉惠媛    電話:02-7736-6178 電子信箱:lhyuan95@mail.moe.gov.tw

教育部105年度「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共選送20位學生遠赴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等10國共18家知名機構進修與實習。今(106)年這群學子分別從世界各國的設計名校或公司取經返國,自11月1日至11月12日為期12天,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第一展覽室展示他們的成果作品,並於11月10日(星期五)當日於會場分享他們一年來融入異國文化的情形,以及如何從跨域學習發揮專業之設計能量。
本計畫自94年執行迄今,計選送237位優秀學子分別至海外頂尖設計學府與知名設計公司進修與實習,平均每人可比照公費留學考試獲得本部約新臺幣150萬元的全額補助。依據本計畫追蹤94年至104年歸國學員的後續發展,返國後100%投入職場;從業領域大多為設計相關產業,其中更不乏國內外知名公司,例如:我國的廣達、華碩、鴻海、西基電腦動畫…等,更有部分學員兼具國際移動力,於跨國性公司任職,如日本多邊角(Polygon)動畫及東映(TOEI)動畫公司、美國施巴(Sebamed)及思睿高跨國公司(Siegel+Gale)…等。

【數位媒體組】
從實習生變成正式員工 前進法國動畫界 她學技術也學態度
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翟爾蕾,透過教育部計畫前往全球百大動畫名校法國戈布朗(Gobelins)視覺學校培訓,即便懷抱著對動畫的巨大熱情,卻有著亞洲學生普遍害羞的個性。體認獨立創作容易自滿的她,開始透過與同學交流修正自己的動畫,發現人際間的互動賦予動畫作品更大的視野。她在製作《英雄聯盟》的弗特敘(Fortiche)動畫公司擔任實習生,學技術也學態度,與前輩學習沒有階級之分,反而互相向對方說「謝謝」!謝謝你教我─謝謝你接受我的指導」。現在的她,已經是弗特敘(Fortiche)動畫公司正式聘僱的員工,準備在法國的動畫界開創新生活。
 
一次定生死 美國留學震撼教育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汪揚,前往有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動畫師搖籃的美國瑞格林藝術與設計學院培訓。培訓時,只因為少交一項過程檔案,就被老師依照未依規定交齊,而扣了學期總分一、二個級距,讓她備受打擊。在臺灣的作業若未準時繳交,老師們多會聽取學生理由,採延長期限讓學生有補繳的機會,這件事讓她最大的體會美國教育會以職場要求學生,讓學生凖備好進入職場,不同於臺灣總是給學生很多彈性。所以在美國學習期間,汪揚學習到無論是否為學生身分,任何時候都要做好準備,迎接每一個挑戰。
原來我也可以! 菜鳥實習生蛻變獨當一面的動畫師
日本多邊角(Polygon)動畫公司為世界知名SDCG動畫製作公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蔡允中同學進行全年度實習,參與各類知名國際大型專案,有艾美獎動畫片得主《Lost in Oz》及網易公司手機卡牌遊戲《陰陽師》。甫到公司的她,對於還是學生的自己,能夠在大型公司製作簡單的道具已經很滿足,沒想到在前輩的指導下漸漸接觸到場景、路人、表情控制等較複雜的模型,在專案的最後,竟獲得獨立製作一整隻角色的機會,並能直接與導演面對面溝通。這一趟歷練讓她對自己更有信心,也希望日後有機會再返回日本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組】
跨界學習最佳典範 臺大外文系至美國念設計 
林昱均同學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是大家普遍公認的高材生。外文背景並未帶給她相對優勢,她與其他設計系學生一起競爭教育部的補助計畫,獲選前往美國藝術與設計中心(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培訓機會。在校期間她表現出色,作品《Born Naked》獲得學生藝廊邀請於展示櫃展示,更被輸出成3層樓高巨型看板懸掛於當地百貨公司。跨界經驗讓她體認,不要害怕嘗試其他領域,因為真正到了業界,這種跨界形式的合作是常態。
「我的作品我決定」 從日本設計思維突破迷思
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碩士學位學程的游馨婷,在日本三大美術學校之一的武藏野美術大學(Musashino Art University)培訓。身為創作者的她往往會陷入自我質疑的迴圈而放棄心中的創作想法。如果向老師們請益,又會因建議不盡相同而不清楚下一步的方向甚至迷失。但在武藏野,老師的一句話讓她豁然開朗:「這是你的設計喔,不管再怎麼苦惱,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你必須自己做判斷。」她才了解,過程中的建議只是為了提升作品的質量,吸收各方建議,自己判斷做決定,才算是對自己的作品負責。
記得呈現真正的自己 蘋果公司的一堂課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白琳在臺灣已是一本圖文創作書的作者,獲選前往美國普瑞特藝術大學的她,深刻體會美國人注重每個個體表達自我的權利。從學校課堂到實習面試,再到實習上工,這種文化傾向迥異於臺灣。與科技公司蘋果(Apple)的面試帶給她深刻的體認,以社群平台展示作品集的她,立刻被以沒有真實的自我被打槍,她才發現美國人對設計師的創作主體意識,理解設計師及作品的呈現方式要完全表現自我,而非依附在其他大眾平台之下。
【產品設計組】
設計師的反思:設計拯救世界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劉庭宇獲選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在英國的設計教育注重淬煉設計師個人信念與對社會環境的反思。因此庭宇的個人設計專案「Dogan Tofu Press 」選擇以非人道飼養的畜牧產業為題,試圖尋找其他永續性蛋白質來源,減少現代人過多的肉品消耗量。庭宇受到文化衝擊的啟發,挑戰改變西方人對豆腐的負面觀感,透過他的設計產品教育西方人如何在家料理美味的豆腐佳餚,並推廣台灣家鄉的大溪豆干。廣大的迴響讓他受邀參與帝國理工大學成果展,更在倫敦設計周於百年市集展出,並登上BBC電視節目報導。
台灣:輕鬆的涼課 vs. 美國:浪費我學費
國立交通大學的蔡一豪在美國深刻體會學習態度的震撼衝擊,在校同學會因為老師只在課堂上播放完一部電影,接著簡短的講評與討論就下課而不滿,而學生每天必需花2000美元的學費才能在美國創意學院這麼好的學校上課。美國高昂的高等教育開銷,驅使學生期待每天都在激烈競爭的高壓環境下學到滿滿的收穫。反觀台灣上大學幾乎是每人都能參與的過程,像這樣觀看影片的課程反而會受到學生歡迎。一豪深感同儕的積極,一年培訓期間修了十門設計主科,他與美式足球護具頂尖品牌Xenith產學合作,成果深受公司總裁賞識。
向「無印良品」設計大師學設計
國立成功大學的邱瑋晨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培訓期間,接受知名設計大師原研哉、柴田文江的指導。原研哉是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柴田文江是無印良品懶骨頭的設計者,在武藏美任教設計課。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之下,讓設計充滿無限可能,體會到日本對於設計多元的包容性,也有許多作品是從生活中很微乎其微的角落出發、會觸動人心的設計。瑋晨的設計作品Egasumi Tableware運用日本古繪霞雲的東方美感重新詮釋慢食餐具,被選為全校Open Campus的代表作品。另參與普利司通輪胎的未來汽車產學合作,榮獲2017年度最優秀賞,作品收錄於企業博物館展出。
  還有更多105年進修歸國學員的作品及學習心得,將由每位學員於106年11月10日記者會當日親自展示及分享,本次成果展至106年11月12日,民眾亦可把握最後周末時間,到場了解這群海外歸國的學員故事。教育部後續亦會將20位學員的成果出版專刊,藉以推廣給更多喜愛設計的朋友。
 

上版日期:106-11-10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