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虎尾科大攜手產業創新價值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聯絡人:吳靜涵    電話:02-7736-6170 電子信箱:wujh@mail.moe.gov.tw
圖2-地方關懷與實踐-青銀共辦_大圖

教育部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挹注大專校院,鼓勵大學發揮影響力,並作為地方智庫之角色,有效協助地方共創發展。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以學校特色「智慧智造x創新實踐」推動科技共享,深化在地連結,積極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學校將知識與技術整合應用區域性產業技術議題,並規劃課程跨域學習、區域產業輔導、偏鄉學習關顧以及地方關懷與實踐,協助地方產業的翻轉創新,成果豐碩。

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善盡社會責任」面向,學校採行四大策略:「生產面─雲林產業鏈結,地方產業新生」,鼓勵師生社會參與、創新學習,強化產學鏈結等;「生活面─傳藝生活關懷,翻轉偏鄉教育」,以各式元素,透過全校志工落實偏鄉關懷;「生態面─在地環境永續,社區共生共構」,耕耘在地環境,活化餘用資材,與社區共生共構,建立永續循環機制;「生命面─在地社會關懷,樂活終身學習」,朝開放式大學模式經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坐落於雲林地理中心,北臨大中部精密機械聚落,憑藉充沛的研發能量與精實的人才培育,積極整合產官學研資源與優勢,除有效建立區域產業服務模式外,更積極盤點社會議題、強化公民參與、凝聚社區意識。虎科大針對區域產業及環境永續議題,師生攜手推動多項先導型計畫,例如:「導入科技應用,協助地方產業智能化」,推動「水林好事藏花生計畫」,由學校飛機系、生科系、資工系協作,透過與鄉公所以及地方企業的交流,協助農民建立優良的落花生栽培與管理模式,應用無人機搭載多光譜相機巡邏花生田和地面物聯網多重感測器收集氣候和土壤資訊,分析生長和病蟲害的情形,對症下藥防範,協助在地落花生提高產量、品質和效益的生產過程;此外,「翻轉價值創新,餘用資材再生」,推動「水產廢棄物產業活化計畫」,由生科系研究團隊以廢棄物的牡蠣殼粉,搭配可食用性的動植物多糖材料做為黏結劑,製作出牡蠣殼造紙,可取代部分伐木或採礦所製得的紙張,從而減少天然資源的浪費,其成果獲2019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獎;「科技美學共融,傳統文化再現」,開發創新自動化偶戲,經過系統的模擬設計可自行走動及透過App控制的功能,在未來搭配劇情的展演,可讓布袋戲劇情更加生動及豐富,也可以與觀賞者建立更多的互動體驗。

學校配合雲林縣政府推廣農業生產安全品質政策,合作設立農業與生物科技產品檢驗服務中心,針對農業生產者提供檢測及諮詢服務,現已有蔬果類374項農藥認證,輔導農民檢驗數已達50件;另開辦農民大學,師法德國師徒制雙軌訓練的精神,因地制宜設計適合在地農業師傅與學生之培訓模式,安排新進農民進行為期一年的農業師徒訓練,至第九屆已培訓980為農業經理人,縣級農業師傅逾78位,媒合的農業訓練場遍佈縣內近20個鄉鎮,並有423位學員完成農業師徒制訓練。
 
雲林縣政府張志銘秘書長表示,對於虎科大結合學研能量,推動地方產業發展,給予高度肯定。虎科大在農業科技的研發,對於雲林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的發展至關重要。農業科技系整合機械技術與管理知識,而縣府端也透過跨局處的資源導入與虎科大共同合作,有效建立從產業端、機構、協會、地方館舍到農場等整個農業發展的連結系統。縣府計畫處李明岳處長也指出,虎科大長期協助包含有機專班、農民大學、青農培育與有機農業推廣等,亦深耕於文化工藝,如布袋戲工藝傳承。這些與地方攜手的教育推動更是滿足了縣府期待與關注的青年創業。
 
教育部表示,欣見虎科大的成果反映出當前計畫正走向推動知識革新、強化研究能量、紮實技術底蘊、實踐跨域創新等多軸共構發展之願景。未來將持續挹注資源協助學校,提升技職教育,以涵養整合知識與技術之全方位人才為國家方針,培養社會及產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各界如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之作法欲更詳細瞭解推動狀況,可洽詢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胡智熊主任秘書05-631-5004。
 

上版日期:109-02-08

  • 相關圖片
    1. 圖2-地方關懷與實踐-青銀共辦
    2. 圖3-智慧農業-監測儀開發
    3. 圖4-貴賓聆聽學生成果
    4. 圖5-傳統文化與技藝的傳承
    5. 圖6-採用無人機進行農藥或肥料噴灑作業
    6. 圖7-App伺服器控制戲偶
    7. 圖1-虎尾科大覺文郁校長暨全校師生落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積極參與地方創生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