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在地連結.區域合作.社會創新-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聯絡人:鄭淑真    電話:(02)7736-6162 電子信箱:bq-014@mail.moe.gov.tw
新聞稿發布_大圖

為強化大專校院與區域連結合作,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對在地發展能創造價值的大學生,教育部宣布將自106年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以一所技專校院及一所大學共同擔任聯盟的「雙軸心學校」,引導夥伴學校師生組成計畫與執行團隊,在區域發展上扮演關鍵的地方智庫角色,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協助區域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藉由學習的過程,也讓大學生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認同。本計畫未來需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產業聚落公協會、社區團體、大專校院共同合作,創造符合在地城鄉、產業及文化發展的創新價值。

「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一所偉大的大學!」教育部陳良基政務次長表示,臺灣有158所大專校院,約123萬名大學生,是極具協助社會進歩的動力來源。現代企業在經營與追求獲利的同時,會結合企業能力為社會與環境做出具體貢獻,此為各界熟知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而大專校院在區域資源配置上,更是獲得政府關注及投入,因此大專校院應透過主動積極合作,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教育部將自106年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由聯盟研擬於續年提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推動各大專校院實踐社會責任。本計畫採籌備期及執行期兩階段的推動作法。

一、106年籌備期: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

1.分區成立聯盟:預計於全國北區、中區、南區、東區,成立8到10個由大專校院、產業聚落、區域發展組織及地方政府所組成的跨界聯盟,盤點在地發展需求議題,發動聯盟內的學校對接在地文化及產業發展需求。每個聯盟由一所技專校院及一所大學擔任共同召集的「雙軸心學校」,擔負資源串聯與整合運作的角色,秉持「成功不必在我」的信念,帶動夥伴學校走出學術象牙塔,對焦產業需求,融入社區發展與人文脈動。

2.設定區域目標:由「雙軸心學校」校長、產業聚落代表、區域發展組織代表及地方政府共同組成「區域指導委員會」,作為連結整合資源及決定資源挹注的重要機制,共同設定區域發展所需的人才培育、城鄉發展、產業創新及在地價值創造等目標。

二、107年執行期:提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

1.提出實踐計畫:各聯盟研擬可能創新城鄉、產業及文化發展,對區域富有價值意義的實踐方案,向教育部提出USR計畫申請。經審核通過,由教育部補助經費,協助大專校院具體行動,活化在地發展。

2.鼓勵跨域整合:期待透過各聯盟研擬的多元類型USR計畫,同步鼓勵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系科、跨團隊、跨校聯盟的結合力量,運用各自專長與所學,協助產業與文化發展,激發學生在地就業或在地創業的意念。此外,區域內有潛力的隱形冠軍也可就近尋求大專校院的技術研發支援,讓在地產業及民眾感受到大專校院的存在對區域發展有實質助益。

「大學在地實踐聯盟」將以技專校院與產業公協會合作的經驗為基礎,結合一般大學對人文及社會的研究與關懷,透過分區聯盟的型式,串聯起全臺87所技專校院、71所大學,以「在地連結.區域合作.社會創新」為願景,採取具體實踐行動,達成四大核心任務:一、強化區域產學鏈結,協助在地產業發展與升級;二、連結區域學校資源,協助城鄉教育發展;三、整合部會與地方政府資源,挹注在地發展;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師生社會創新。
教育部預定於105年12月中旬前辦理「106年大學在地實踐聯盟計畫申請學校說明會」,106年1月中旬前受理聯盟計畫申請,106年2月完成各區域聯盟雙軸心學校的評選作業。未來將由教育部每2年考核聯盟運作,以確保聯盟所推動執行的USR計畫對在地發展達到最大效益。

上版日期:105-12-01

  • 相關圖片
    1. 新聞稿發布
  • 相關檔案
    1. 在地連結.區域合作.社會創新-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相關檔案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