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 培育接軌國際之專業技術人才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聯絡人:楊雅婷    電話:02-77365857 電子信箱:mickey@mail.moe.gov.tw

教育部為鼓勵科技大學聚焦重點發展極具特色與能量之技術領域,與世界技術標竿學校合作,於107年底推動「科技大學國際人才培育學院試辦計畫」,讓技職人才培育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實作能力及國際視野,約有300多位學生參與計畫。第1年擇定6所科技大學參與試辦,補助學校分別聚焦在建築工程、機械、健康照護及漁牧養殖等領域,與丹麥達爾姆農業學院等技術標竿學校合作,並引進國外學校專業師資及課程,深化學生技術能力,培養產業所需兼具精實技術與國際視野之人才。

本計畫第一年參與試辦學校包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合作學校分別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分校「先進製造與精實系統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Lean Systems, CAMLS)、美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日本長崎大學及丹麥達爾姆農業學院(Dalu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等,各校並分別與國際合作學校規劃短期交流與實習等作法,建立雙方合作基石,引進國外培育人才經驗,聚焦於社會與產業所需專業人才培育、鼓勵學生取得產業所需之國際證照,以及引進技術課程翻轉國內教學內容。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依建築與營造領域畢業生雇主調查結果顯示:「軟體與實務應用能力為雇主最為重視之專業技術能力」,並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對焦國內急需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軟體應用人才培育,進行建築資訊模型密集課程訓練,採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工程專案參觀與實際操作等互動式教學方式,並推動相關建築、結構、機電設備等BIM主流軟體Revit國際證照取得。後續將與德國永續建築委員會(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合作,進行種子教師稽核員培訓,進而培養學生取得其他國際證照,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共同推動智慧醫療的人才培育與技術合作,採全英語授課,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深度學習技術,安排學生團隊分組進行學習、著重實例探討及演練、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從做中學、重視教學即時回饋、滾動式修正教學方式與內容,並基於合作經驗,將原先校內各類型PBL模式進行整併,推動規劃整合具備「創新(Innovative)、國際(International)、產業(Industrial)」三合一模組化特色的i3PBL,教學結合實務使學生學習更有感。並持續於暑假辦理跨國、跨校產業實作專題等類型的國際PBL工作營與競賽活動,增益國際視野及文化交流。

國家發展委員會宣布於2018年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推估至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在照護人力不足及照護需求倍增的情況下,人工智慧在生活各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於2017年創建日本第一個「機器人與設計學院」,以改善老年人口生活品質,並關注家用照護服務型機器人及療癒機器人之健康照護領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而與大阪工業大學等學校合作,以「學生赴日交流學習」及「國外學者來臺授課」為主要執行模式,使學生具有智慧機器人的專業能力及核心技術,以培養產業所需之人才。

因應智慧產業的時代來臨,臺灣精密機械升級為智慧機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以工具機產業技術提升、品質保證及產學鏈結為核心,與以推廣產業品保系統著名的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分校「先進製造與精實系統研究中心」進行合作,選送素質優秀學生前往海外接受國際級實務訓練,使學生習得智慧機械實務知識與技術。為提高產能效率及產業競爭力,整合精實管理與推動六標準差(Six Sigma)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計畫之學生預計於今年5月將取得精實與六標準差綠帶證照(Lean & Six Sigma Green Belt Certificate ),以符應產業技術需求,培育學生為具有管理實務專業技術人才。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與美國奧本大學及日本長崎大學學習「單體牡蠣育種技術」、「微藻培育技術」、「高壓脫殼殺菌技術」及「食品安全認證系統」之「倍蠣淨技術」,培育比傳統同齡較肥美的牡蠣,引進LED藻類餌料技術,為達到攝取最完整營養之生食牡蠣,學習自動脫殼與殺菌,引進水產品HACCP等食品安全認證機制,建立國際水產人才培育模式,將臺灣牡蠣從種苗養殖到餐桌食用過程,為食品安全把關,除促進傳統養殖產業升級,提升牡蠣價值與增加漁民收益外,也使傳統高齡化個體戶的經營模式提升為組織企業化模式,解決傳統牡蠣從業人口高齡化之窘境。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攜手丹麥達爾姆農業學院,除借鏡丹麥養豬產業模式,亦納入本土需求,以培育技術深耕與跨域結合產業實務應用人才。引進丹麥達爾姆農業學院教材與教師,結合國內專家開設包括「養豬基礎人才培育課程」、「養豬經營管理人才培育課程」與「養豬專業技術高階人才培育課程」等共596小時之人才培育翻轉課程。此翻轉課程涵蓋整體豬隻飼養管理及產業所需知識,並採用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藉由實務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讓翻轉課程內容具有豐富、多元化、互補性等特色,使學生了解國內與丹麥養豬產業之差異。

本計畫經過一年多試辦,各校與國際合作學校於技術交流深化、學生實務學習、專業師資合作及課程教學模式引入等面向,已展現初步成果;參與計畫學生不僅增進國際歷練,亦可習得產業所需專業技術,成為產業所需之優質專業技術人才。

上版日期:109-04-30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