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1日是聯合國的「世界母語日」。教育部為響應「世界母語日」保存語言多樣、促進母語傳承的精神,特別在今天21日上午舉行「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獎勵10位得獎個人及團體,感謝他們的付出與貢獻。
本獎項於102年9、10月間徵件,經過各界踴躍舉薦,報名共計116件。歷經初、複審,以及決審程序,10位得獎團體及個人終於出爐!個人獎項共有楊秀卿、施炳華、洪惟仁、楊鏡汀、曾彩金、何石松、石阿松、吳明義、游仁貴等9位傑出人士獲獎;團體類獎項則由「財團法人維他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獲得。
10位得獎者分別來自藝術、教育、宗教、企業等不同領域。其中,楊秀卿可謂國寶級唸歌藝師,以唸歌終身為業,復育了獨有的唸歌藝術,更保存母語特有的韻味,曾獲教育部的「民族藝術薪傳獎」、中華文化總會「終身成就獎」等獎項,極具教育影響及貢獻。現任臺灣歌仔冊學會施炳華理事長,長期培育眾多母語教學及臺語文人才,致力於推廣及研究臺灣民間文學,如:臺灣歌仔冊、荔鏡記及南管等,建立有關唸歌、臺灣文學語言,以及教學資料參考平臺,發揚本土文化。文學創作方面,楊鏡汀校長,任職校長時就從事客家語文研究,累積豐富的客語文學作品,並撰寫推廣客語著作,是教育家、學者及詩人三者合一的客家文壇長青樹。在教育方面,何石松首將客家語融入醫護教育,並列為必修課程,自行編輯教材,培育客語種子,目的就是希望以服務為宗旨,藉由親切的語言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豐富且多元的考證資料是奠定後續本土語言推動的有力資源,洪惟仁及曾彩金,皆是致力於語言研究,歷經田野調查的艱辛路程,以建立基礎資料為使命,洪老師研擬編繪《臺灣語言地圖集》更是一部紀錄臺灣語言分布的巨作,極具深度及廣度地記錄各地方方言。在原住民語方面,邵族耆老石阿松,保有純正的母語,在邵族書寫系統尚未建立前,是唯一以發音系統書寫並記錄逐漸消失中的族語單字及發音,一字一句的手稿都是珍貴的智慧及寶藏。另外,吳明義及游仁貴,同樣關注著自己的族語語言及文化,吳明義運用著對於語言的智慧及語詞結構的深入瞭解,撰寫《阿美族語辭典》,將語言文字化,並提供完整的工具書供族人與學生閱讀,期望族語得以延續。團體類得獎者,財團法人維他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從民國88年起舉辦第1屆「維他露鄉土文學獎──全國河洛語講古比賽」,至今已經舉辦13屆,長期影響社會對本土語言的看法,延續語言傳承。
教育部「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自97年開辦以來,迄今累計有101位個人及22組團體獲獎。本屆頒獎典禮特地邀請同樣愛護本土語言的馬彼得校長,帶領羅娜國小合唱團表演原住民語傳唱歌謠。在世界母語日這天,讓社會大眾瞭解推廣母語的意涵與重要性,讓臺灣的母語教育得以延伸推展至每個層面。
本屆得獎名單公布於教育部(https://www.edu.tw/)中,相關資訊歡迎民眾上網瀏覽。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