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科學領域中女性比例偏低現象源起於小學階段 友善列印

【性別平等教育】

根據法國科學院於6月1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小學教師在科學教育方面訓練的不足,可能使學童對科學學科產生「負面印象」,此影響對女性尤為明顯。

如何讓科學研究領域人員比例更趨於性別平等?為解決這一問題,法國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於2022年成立了一個名為「女性與科學」(Femme et Sicences)的研究小組,並於今年6月18日發布了一份觀察與建議之報告。

該報告的標題為「科學:女性在哪裡?」( Sciences : où sont les femmes ?),其中指出女性對科學學科的抵觸情緒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顯現。研究小組認為,小學教師在科學學科相關培訓不足是主要問題,因而將其列為17項建議中的第一項。

報告中提到,近九成小學教師為女性,而來自科學領域的女性教師又佔少數,致使學童對科學學科產生「負面印象」,女童的情形尤為明顯。進入中學階段以後,這種對科學的懷疑變得更加嚴重,進一步造成女生在數學等科目上缺乏自信。在國中一年級(6e)女生當中,同意「我認為我通過了數學測驗」這一說法者佔60.2%,而在普通暨技術高中一年級(2de générale et technologique)的女學生中,同意上述說法的比例再降至48.5%。另一個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男女之間的自信心差距在逐步擴大。

另外,高二(1re)和高三(terminale)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的性別分化現象加劇,尤其是在2019年的高中改革後。2022年,49%的高三女生沒有選擇任何一門科學專業課程,而男生的比例僅為28%。2019至2023年間,高三科學課程的學生人數下降了20%以上,且選修多門科學課程的學生比例也有所減少。

到了大學,修讀研究與科學教育文憑的性別差距似乎縮小了,但進入職涯後,男女的區別再次顯現。正是這一觀察結果促使物理學家布希雅(Hélène Bouchiat)在法國科學院推動這項研究思考小組,她坦承:「我們希望專注在研究和高等教育領域,而且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可以回溯到早期階段,且離不開從小學就開始傳遞的刻板印象。」

研究發現,在科學職涯中還存有性別階級。雖然獲得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的男女比例相近,但在職業晉升過程中,女性的比例逐漸降低。布希雅認為,原因更在於自我設限和不穩定的職業道路(每二至三年重新續約、更換工作城市或國家),難以與生育計劃相協調,而非真正的性別歧視。

在科學領域的高等教育中,這一趨勢同樣明顯,女性大學副教授的比例約佔35%,然而女性大學教授的比例則跌至20%

因此,這份研究報告的其中一項建議就是保障職業和家庭生活之間的平衡。「還要提出一個偉大獨立科學家的替代典範,」布希雅強調:「科學研究是人類集體的一場冒險。」

在意識到科學領域有所不足的情形下,法國科學院在滿分20分中自評為8分,表示「可以做得更好」,同時也指出目前已取得的進步:20172023年間,法國科學院中的女性成員中比例達33%,高於20082014年間的19%。不過,科學院院士當中僅有18%是女性,要實現性別平等仍有待努力。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47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4626«世界報»

https://www.lemonde.fr/sciences/article/2024/06/26/la-sous-representation-des-femmes-dans-les-filieres-scientifiques-trouve-sa-source-des-l-ecole-primaire_6243791_1650684.html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