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 搭建知識的橋樑,開啟學術的能見度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聯絡人:楊哲青    電話:77129104 電子信箱:candy168@mail.moe.gov.tw

教育部支持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等10校出版中心或出版社,延續第22屆活動合作的方式,於2月11日至16日登場的第23屆臺北國際書展,再次攜手舉辦聯展。

聯展開幕儀式將於2月11日於下午1時30分在世貿展覽館一館舉行,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張昌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徐堯煇、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國立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宋開泰及國立中山大學研發處企劃組組長邱逸仁等10校代表都將出席盛會。

第23屆臺北國際書展開幕當日,10所大學出版社召開聯合記者會,大學出版社聯盟的目的係為整合國內大學出版社的力量,建立合作基礎,擴大經驗交流;致力推動學術專書審查出版,提供學術研究者更多出版機會;推動偏鄉與青年閱讀,平衡城鄉閱讀差距;策劃主題書展,增進知識擴散流通;參與國際重要書展,開啟我國學術研究國際能見度。未來將持續邀請國內各公私立大學出版社加入聯盟,促進各大學出版社整體成長,共創我國學術出版的榮景。

「大學校園的圍牆沒有那麼高,也沒有那麼厚」,這是今年臺北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最大的訴求,大學的出版品其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本屆大學出版社聯展在臺北書展展場內立起一座高達4公尺的木質書牆,以強烈的視覺印象強調要讓知識走向社會,讓臺灣學術與世界對話的決心。大學出版社聯展並不是要「讓高牆倒下」,而是要搭建一座「知識橋樑」,強調大學出版社作為學術知識的載體,肩負知識傳遞和正體中文學術出版的重任,透過出版書籍和舉辦講座,搭建起學術著述與讀者的橋梁,讓學術不限於校園,而能走入人群與民眾對話。展場設計也運用這項概念,以木作搭造出一座書橋橫跨展位,書橋下則搭配水藍色地毯向外延伸,象徵大學的學術知識對外開放流動。

大學出版中心作為學術研究的第一線,從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重量級臺灣研究專書《戰後臺灣政治史》和《總力戰與臺灣》,到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的《殖民地與都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公民能不能?能源科技、政策與民主》,以及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的《臺灣客家研究叢書》,可以看出大學出版社除了深度的學術研究著作外,也充滿著在地關懷的情感,試圖從臺灣歷史、族群及社會現況,以多元角度關心臺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屆書展期間,10所大學出版中心或出版社共舉辦26場講座,內容涵蓋多元領域,除邀請國家文藝獎得主京劇名伶魏海敏及國寶級歌仔戲大師廖瓊枝,為還在摸索人生方向的莘莘學子提供人生經驗指引,也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提出重要答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組規劃的5場新書座談會則邀請到本年度新書作者與國內外表演藝術工作者,就關心的議題展開深而廣的對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蕭新煌、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傅大為、資深臺灣史研究學者教授吳密察、知名作家紀大偉及詩人鴻鴻等主講人也都與現場與會人員近距離互動。此外,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專書的作者及教授們,將在各場新書發表會、書籍座談會中與讀者見面,在聯展展區(世貿展覽1館C317展位)更展出10所大學出版社近年來逾3,000多冊出版品,期待以最完整的陣容呈現在國人面前。

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一同踏上知識橋樑,鳥瞰學術出版的風景,以具體行動,支持大學出版社聯展。
 

上版日期:104-02-11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