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國內高齡教育及代間教育的實務發展與推動,教育部於3月7日、8日2天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辦理「2014年高齡教育與代間學習國際研討會」,現場邀請了國際上已有多年推動高齡教育實務經驗之特色高齡教育機構,包括美國全國高齡中心協會(NISC)、高等教育的退休組織協會、加州大學Osher 終身學習中心、加州陶瓷藝術家協會、賓州州立大學、日本的兵庫縣高齡放送大學、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參與本次研討會,分享有關目前在美國、日本對於高齡教育及代間教育議題的經驗。本次研討會盛況空前,現場來自全國近600位參與者,將9樓國際會議廳擠得水洩不通,一起聆聽國外如何推動活躍老化及代間議題之實務性作法,提供國內推動參採。
黃碧端政務次長代表教育部歡迎遠道自美國及日本來的貴賓。致詞時表示,為因應國內人口結構逐年高齡化,教育部於全國各鄉鎮市區逐年設置樂齡學習中心,已從97年的104所成長到102年271所,學習人數由59萬人增長到124萬餘人,並首創於大學校院成立「樂齡大學」,及發起祖父母節活動,充實長者的精神生活,讓世代之間互動共學,建構一個祖孫無距離的祥和社會。
本研討會首先由國立中正大學魏惠娟教授介紹目前國內樂齡學習的發展,美國全國高齡中心協會(NISC)提到2012年美國55歲以上人口有8,170萬人(占全美總人口26%),而目前美國有1萬1,000所高齡中心,這些高齡中心所服務的對象、型態及地點非常多元,並設在偏遠的阿拉斯加,中心以身體(健康課程)、情感(故事分享)、精神(生命教育)、職業(臨時就業)、社會(服務及貢獻)及智力(擴展知識及技能)發展相關課程,協助各地高齡者適應老年生活。
而高等教育的退休組織協會是針對繼續在學校服務的退休教師與退休員工,提供退休調適、教育計畫、健康與福利、特洛伊重返計畫(就業與志工機會)及新生活規劃等,並參與大學部學生的外展服務活動,進行跨世代的討論。賓州州立大學Matthew Kaplan教授提到代間課程,是跨時代的相互依賴,目前有部分地區實施「祖父母大學(類似短期的祖孫共學)」,這些活動讓世代之間更加瞭解且尊重對方。而在日本,將老年人引進校園在各類課程中協助擔任教學助理等世代互動,逐漸發酵。這些國外組織和學校對於高齡者的友善措施及實務作法,紛紛引起與會人員的共鳴。
出席的國外學者除了參與研討會外,6日還參觀教育部補助成立新北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三重集美國小)及臺北醫學大學辦理「樂齡大學」,對於樂齡學習示範中心的學員剪紙課程驚嘆連連,並體驗樂齡大學的推拿課程,對於長者的智慧及臺灣文化的特色印象非常深刻。
依據統計,國內103年1月65歲以上高齡者為270萬4,605人(占總人口11.57%),為讓高齡者持續學習維持健康及增進新知,教育部發展樂齡學習政策至今已邁入第6年,全國樂齡學習中心在103年度預估設置達300所,目前樂齡學習已深入都市、偏鄉、海邊、農村、山區及離島,讓阿公阿嬤很開心一起做「同學」,讓人常忘了自己到底幾歲了。在國家邁入「高齡社會」(預估106年)之際,教育部辦理此一研討會,讓更多單位了解並學習先進國家如何實施活力老化策略。學習讓高齡者成為快樂、有活力、更有尊嚴的長者,並讓孩子更樂於親近祖父母,促進世代之間的親切互動。
更多的學習資訊,請上「教育部樂齡學習網」查詢。
(網址: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