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更多大專校院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簡稱原資中心),提升原住民學生輔導成效,教育部自今(109)年起將原資中心計畫納入高教深耕計畫,並增編預算,補助每校一位專任人力,以提供貼近原民生需求的協助;教育部經會同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及學者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審查143校申請計畫後,已核定補助143校經費。此外,亦重新遴選出全國北、中、南、東區暨專科學校等四區6校區域原資中心召集學校及副召集學校,以提供區內夥伴學校原資中心更完善充足的諮詢及服務能量。
原資中心補助校數從105年的48校,大幅成長至今年已達143校,占全國大專校院九成;補助經費更自460萬元增加至1億0,740萬元,成長超過20多倍,將可支持更多大專校院原民生生活、課業、就業輔導、生涯發展、民族教育課程活動等需求。此外,教育部所重新遴選出的4個區域原資中心召集學校,分別為北區—輔仁大學、中區—國立中興大學、南區—國立屏東大學、東區暨專科區—國立臺東大學,其中北區因服務學校數較多,增設國立體育大學為副召集學校,另將過去東區及專科學校區整併為一區,並由慈濟科技大學擔任副召集學校,希望發揮更強大的專業服務能量。
教育部表示,推動原資中心工作於106年由原民會移至教育部主政後,為擴大補助校數,教育部於106年訂定補助要點,並成立區域原資中心,以建立資源分享機制,協助各校原資中心運作,另於108年12月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的規定,發布「大專校院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之人數」,鼓勵原民生人數達100人以上的私立學校及達30人以上的公立學校設置原資中心,又為提升學校對原民生生活與課業輔導的重視,更於今年將原資中心計畫併入高教深耕計畫。
教育部強調,原住民族為我國多元文化社會瑰寶,如何認識、理解與尊重不同族群,是社會各界所應關注的面向,尤其在高等教育階段更是關切的議題。教育部以鼓勵大專校院設立原資中心的方式,讓學校面對來自不同族群、語言及文化脈絡成長背景下的學生時,能掌握不同族群學生的族群屬性與人格特質,提供適切的服務與具文化回應性的輔導方式。未來將持續會同區域原資中心協助各校原資中心發揮輔導功能,也期盼原資中心成為推動族群友善校園重要樞紐,落實去年修正的原教法,加強校內教職員對原住民族的認識與尊重,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