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校園變美的秘訣-「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徐至理    電話:(02)7736-5541 電子信箱:hsu03@mail.moe.gov.tw
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學美美學專題報告_大圖

教育部安排於今(18)日舉行「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就營造具美感的校園環境-「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進行專題報告及成果展示,分享設計思考導入校園的改造過程,除了在硬體上,也在教育現場與學習環境產生各種變化的樣貌。

教育部自108年起,啟動「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委託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為設計與教育體系的重要合作,透過設計思維的導入解決校園環境問題,以「減法設計」、「模式複製」、「場域再生」及「教學共創」等策略,共同完成教學場域的美學改造,並建構創新學習與生活的新美感校園,計畫執行迄今已於全國各地建立共7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改造內容涵蓋普通教室、各類專業教室、公共空間、校園指標系統、特殊教育環境及戶外場域等多元型態的教學空間。「學美.美學」112年度合作學校徵選已於7月正式開放申請。

專題報告指出,參與計畫學校之一宜蘭縣立國華國中,學校的理化實驗室為一個長形的空間,舊有的長型桌座位使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及觀看教師的教學示範受到影響,透過計畫團隊協助,調整空間配置,依據教學模式及現況調整教室內的活動動線,並規劃各小組獨立的操作桌面,以配合分組教學模式,並利用教室柱間的空間處理教學器材的收納問題,同時藉由輕盈、鮮明的顏色定調教室空間色彩,一掃實驗室過往冰冷的形象,另於教師授課區域前規劃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可以集中並近距離觀看老師的示範,創造更安全並符合需求的實驗室空間。學生也分享,「實驗教室改造的配色,明亮且有科技感,物品放置的地方,設置便捷,讓實驗進行得更順利,實驗桌也更平滑了,而且透明椅子的設計讓視覺效果更好,超棒的實驗室,超想天天報到」。

高雄市光武國小,也將資源及垃圾集中場進行了改造,其原為舊式磚造鐵皮建物,內部環境昏暗且缺乏通風與收納,藉由本次計畫大膽打破傳統制式的封閉隔間,改用霧面小圓浪板及金屬圍籬網等構成輕巧、通透的波浪牆序列,林立在多樣化植栽點綴的地景緩坡上,透過地面及牆面的變化,同時編排出完善、清楚的機能分區及使用動線。不僅將垃圾場刻板的陰暗與囤積印象,轉化成明亮、清新的軟性質地,更重新定義內外邊界的關係,開放垃圾處理流程的觀摩路徑,為生活教育現場增添展示互動的全新層次。

學校並同時藉由此次資源回收站的改造發起「倒垃圾,也要美」的活動,與全校同學共同討論如何愛護校園場域及環保愛護地球等課題,讓學生們了解校園環境的改變,同時也增加對校園環境的認同。

教育部表示,校園環境的改造,除了硬體上的改變,更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與習慣,同時提升對環境的認識與愛護,如苗栗縣南河國小,將學校的食農與生態教學場域,透過計畫於111年完成改造後搖身一變為明亮、乾淨又兼具美感的小天地,改造後學生們喜歡來到這裡近距離觀察雞的行為與生活,成為一處讓老師、學生、社區居民與雞群共好、共學的生態教育空間。該校曾慶寧校長分享:「經過一年的使用,白色圍籬的生態教學場域已更融入山林、校園及南河師生的生活,成為南河的顏色。學校從中發展出生命、生活、生態與生產的教育課程,不僅體現108課綱校訂課程的山野教育與食農特色,孩子們也從過程中對生命產生了同理心」。

教育部說明,為營造更多樣貌的典範案例,112年度計畫除持續發展一般型教學場域的改造外,更納入校園表演藝術展演空間及教師專業發展空間等類型,並規劃辦理設計思考工作坊,透過觀念的建立,協助學校更有效改善校園環境的問題,並符合新世代學生的需求。「學美.美學」計畫不只是要讓學習空間變美,更期待讓學校師生透過設計思考導入,開創出更多元形態的校園生活環境,藉由翻新教學空間,進而創新教學模式的途徑、影響校園生活教育,建立教育創新的能量,同時進一步提升全民美學素養,並持續影響擴散,共創未來以學習為中心的設計美感環境。


上版日期:112-07-18

  • 相關圖片
    1. 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學美美學專題報告
    2. 教育部師資藝教司司長武曉霞分享學美美學成果
    3. 112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展出學美美學成果
    4. 宜蘭縣立國華國中理化實驗室,改造後成為更安全並符合需求的實驗室空間
    5. 苗栗縣南河國小改造後的食農與生態教學場域,搖身一變為乾淨又兼具美感的小天地
    6. 高雄市光武國小資源及垃圾集中場,改造後轉化成明亮、清新的校園場域
    7. 教育部推動學美美學成果豐富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