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102學年度視覺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總成果發表會 從「視覺形式」-開啟「美感之門」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莊秀貞    電話:02-77365649 電子信箱:ed1376@mail.moe.gov.tw
教育部在本(103)年9月10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德群藝廊,舉辦「102學年度視覺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總成果發表會」的開幕茶會及記者會,展示38位教師的教學成果,有靜態展示及影音資料,並邀請種子教師在現場親自解說教學心得。教育部為開創國中、高中及高職學校教育新視野,注入美感教育活力,運用大學設計學院之創意設計教學經驗及資源,培育全國8縣市的36所種子學校的38位種子教師(20位國中老師、16位高中老師、2位高職老師),由每位教師因應所在學校特性重新設計教案及教材,並在102學年度第2學期(103年2月至6月),各自完成32小時的視覺美感實驗課程。



教育部將民國103年訂為「美感教育年」,大力推廣「美感教育」,藉此提升國民美感素養及能力。教育部敦請多年來致力於「生活美學」的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教授擔任美感教育計畫主持人;在102年至105年,推動第一階段的「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擔任總計畫學校,並整合運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區美感教育大學基地)、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中區美感教育大學基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南區美感教育大學基地)、國立臺東大學(東區美感教育大學基地)等4所大學之學術專業資源,同時借重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擔任種子學校行政總召;主題工作:(一)創新實驗美感教育課程。(二)培育美感教育種子教師(全國國中及高中高職學校視覺藝術教師)。(三)設置美感教育種子學校。(四)建置四區美感教育大學基地學校,推動各縣市種子教師及種子學校之美感教育實驗課程及美感教育行動。



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周盈君老師教學生從拆解、重組的過程中,了解什麼是比例與構成的原則。帶學生直接走入自然,用心、用眼、用水彩調出眼前所看的自然色之美。透過各式質感物與紙漿的巧妙結合,共同演繹出一齣現代蔡倫造紙的故事。師生把故宮博物院參訪的心得,製作多寶格與玩陶藝。多寶格裡,典藏的不只是學生的陶藝作品,更是美感回憶!



高雄市立大義國民中學陳冬寶老師在校園裡進行各項學生美感活動課程;採用大單元主題「玩美校園與生活~在左營~愛高雄」,進行「嗨!玩美比例」、「玩美線型置物籃-構成的欣賞」、「玩美彩幻光與色」、「玩美質感」、「玩美椅結構」、「玩美手提紙盒-構造美感」、「玩美校園美學角模型製作」等教案設計,讓美感普及大義學校園。另規劃駁二藝術特區教育參觀學習、美感講座「與美感相遇後的感動」,提供學生能覺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敏銳其身心靈多元感知的學習方法,讓大義的同學一起多元探討與培養美感新實力!

臺東縣立寶桑國民中學李錦如老師結合臺東特有的自然環境與原住民文化特色,以「旅行」輕鬆的心情讓學生去體驗、發現、感受視覺形式中的六個元素其實早就存在周遭生活中。校外參訪舉辦「藝同郊遊去-東海岸藝術之旅」實際體驗台東自然人文之美。讓孩子進行「巴奈達力功坊-書皮衣製作」結合六大主題的質感單元,認識八十多歲的阿美族頭目巴奈阿公,用製作樹皮衣的技術,傳承阿美族利用天然的櫸木細長的纖維製作衣服的技術,孩子們在一個多小時的敲打過程中,體驗做樹皮衣的樂趣。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劉美芳老師因為參與這個實驗課程,讓她能夠擺脫二、三十年的教材教法與教學窠臼;將「比例、構成、結構、構造、色彩、質感」六大美感要素視為一個整體,讓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自己設計的紙家具,更在「作中學」中體察了構造的邏輯與結構的奧妙;安排學生走出校園,探索他們不曾接觸過的領域。由學生的回饋單內容,劉老師覺得實驗課程算是成功的。因為實驗有成,激發向前邁進的動力,期許在下一學期的實驗課程中,能改進缺失,透過行動研究的教學反思,讓整個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更穩健、更紮實。



國立大甲高級中學林秋萍老師反思如果課程採片段式的學習、缺乏生活體驗,學生很難融會貫通。要讓美感教育進入生活,教學內容勢必得簡單、明確、實用、趣味,更重要的是需有重複實踐的可能;林老師因此設計「美的饗宴」美感課程,一開始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從最後綜合活動成果發表要呈現的早午餐宴回推,思考如果要成就一個完整的餐宴,學生們需要學習與預備什麼樣的技能?逐步分析需求後,再分別與美感教育的核心課題結合(質感、比例、色彩、構成、結構、構造),課程內容就從此想法延伸規劃出全貌。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林勝賢老師因為臺東高中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為考量及兼顧文化之特殊性,實驗課程著重於南島民族文化及美感經驗的傳承和啟發;整體課程中除了讓學生賞析南島民族文化藝術之外,也讓學生實際操作如編織、刺繡版雕、版畫、琉璃珠、弓箭、繪畫等,從課程中體悟美的意涵;另外亦帶領學生參訪部落、體驗部落美學和文化深度、課程中融入六大領域之規範。



這次的實驗課程成果,屬於播種發芽階段。為實施視覺美感教育實驗,種子教師在服務的學校,選擇自己任教之國中或高中或高職一個班級,進行一學期的32實驗課程。課程內容是以「比例」、「色彩」、「質感」、「構成」、「結構」、「構造」等6項視覺形式構面為核心,強調美感與生活的依存關係。藉由經典圖片、作品實例,或在地文化與生活中的景物、場域或活動等媒介,引導學生觀察、認識、體驗、反思與運用,並以「綜合習作」活動,啟動學生落實生活美感的實踐力。以視覺形式為核心的美感教育,是植基於藝術教育的土壤,強化美感體驗與思辨,預期孕育出具有美感素養的下一代,開枝展葉以繁衍成林。103年9月開始,預定有21縣市的138所種子學校的144位種子教師(97位國中教師、38位高中教師、9位高職教師)實施1學期32小時的實驗課程。



這次實驗課程成果展日期為本(103)年9月9日(星期二)下午1時至9月11日(星期四)的下午5時,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德群藝廊(臺北市大安區師大路1號)。除平面和立體的教學成果展示外,也有課程教學過程的影音紀錄。每日開放時間:9月9日下午,9月10-11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免費入場,歡迎對美感教育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上版日期:103-09-10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