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法國在歐盟教育目標達成的表現證明,其教育體系並不像媒體和政治常關注的國際比較指標所顯示的那麼悲觀。公眾辯論的核心常常只限於學生的「程度」,但教育議題和目標的多樣性也值得重視。
根據法國教育部統計部門(以下簡稱DEPP)於5月7日出版的一份報告,歐盟針對2030年教育與職業培訓的5項目標當中,歐盟27個國家的平均統計皆未達標,法國卻有3項超標。
在幼童入學比例、減少職訓中斷情形及取得高等教育文憑方面,法國的表現較鄰國為優;另外兩項關於學生能力的目標,法國和其他歐盟國家一樣,皆處於落後狀態。
最新資料(2020-2021學年)顯示法國3歲以上的幼兒幾乎都接受了學校教育,入學率為歐盟之最,目前歐盟平均的入學率為92.5%,盼在2030年達到96%。自2019年時任教育部長布朗凱(Michel Blanquer)頒布信任學校法案(loi pour une école de la confiance)以來,法國也成為少數幾個將義務教育制定自3歲起的國家之一,既然近100%的3歲幼童在2019年之前都已入學,因此在2019年就已達成目標。2023年,DEPP還強調法國是要求初等教育階段教師須具碩士程度的三個歐盟國家之一,同時指出無論是小學還是國中,每位教師負責的學生數是最多的(23人,而歐盟國家平均每位教師負責學生數為13人)。
至於中斷學業的18至24歲青年比例,法國只擁有高等技師文憑(相當大二同等學力)且不繼續升學者於2023年的佔比為7.6%,歐盟27國中斷學業青年的平均比例為9.5%,目標是2023年之前降至9%,目前有15國已達成目標,但部分國家如義大利(10.5%)、德國(12.8%)還有西班牙(13.7%)等地比例仍較目標為高。
如同其他歐盟國家(德國除外),自2011年來法國青年提早中斷學業的比率已降低,當時法國的數字為11%。2010年,時任教育部長沙戴樂(Luc Chatel)已將打擊輟學視為優先事項之一,此後又經歷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總統任內幾位部長的努力,終在2016年降至9%。
反之,未升學且無工作的18至24歲青年比例,法國(14.1%)高於歐盟平均(12.1%),尤其高於德國(9.3%)。DEPP的結論是「所以對法國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有沒有文憑,就業都更困難。」
另一項法國達成的目標,是取得高等教育文憑的25至34歲青年比例。倘若歐盟國家平均值仍未達2030年之目標(45%),法國已躋身於13個達標國家之列,即超過一半的青年具高等教育文憑,高於職訓期間較短也比法國更普及的德國(38%),亦遠比義大利(不到30%)高。DEPP提醒「25至64歲間、擁有高等教育文憑者,更有機會找到工作,同時享有較好的薪酬。」
最後,學生能力是參照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以下簡稱PISA)針對各15歲學生在「數學素養」、「書寫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的評估結果。學生的平均「程度」是法國政府目前優先重視議題,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之前在擔任國民教育部長時,就將此列為其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標。
歐盟27國設想的前景是,未達PISA訂定之「最低能力門檻」的15歲學生平均比例降至15%以下。2022年12月最新出版的結果,顯示法國學生在此項的結果為數學28.8%、書寫能力26.9%及科學素養23.8%,皆與歐盟的平均值相近。
另一方面,學生能力的落差與其社會環境有關:成績最佳者,多就讀普通高中一年級,評量結果接近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以下簡稱OECD)中條件較好的國家;成績最差者,多來自於職業高中或正留級重讀國中第四年,評量結果與OECD中條件較差的國家相當。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部分國家的學生能力評量成績都明顯下降:在2018年出版的學生能力評估計畫報告顯示,只有21%左右的法國學生能力「較差」。27個歐盟國家中,只有愛沙尼亞達到了2030年歐洲學生能力門檻,但中斷學業的青年比例(9.7%)和取得高等教育文憑的青年比例(43.5%)仍低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