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總統批評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脫節之言論引發眾議 友善列印

【高等教育】

指責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脫節是很容易的事,法國總統馬克宏於今(2023)年9月4日面對廣受18至24歲年輕人關注的YouTube網紅HugoDécrypte訪問時,就再次引爆這個話題,他不僅毫不留情地諷刺公立高等教育「多年來幾乎沒有可以頒發正式文憑的學程」,還勸誡各大學校長找回「不再只是為了保住教職而保留某些學程的勇氣」。

目前法國公立高等教育機構註冊的學生人數高達2百萬人,總統此番攻擊言論招致不少負評。「自索妮耶-賽伊黛(Alice Saunier-Seïté,1976至1981年間任高等教育部長)出現,我們就沒再聽過『大學是失業者工廠』這種話」巴黎文理大學校長福克斯(Alain Fuchs)以尖刻地語氣批評:「我們想知道國家是否珍視國內的大學,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其言源於1976年索妮耶-賽伊黛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時,致力將碩士階段學程專業化,還引發了一段長時間的罷課。

自2007年大學自由與責任法(la loi de 2007 relative aux libertés et responsabilités des universités)頒布以來,法國大學便被賦予一項額外任務:輔導並參與學生就業。於是這場立法革命導致課程內容走向專業化,促進成立專業學士和專業碩士等新學程。

15年後,學徒制(apprentissage)學程進入大學並立刻受到矚目。法國大學協會(France Universités)主席杰勒(Guillaume Gellé)表示,2020至2021年間,與企業進行建教合作(par alternance)之學士與碩士學程的註冊人數,分別增加了24%40%,共計135,000名學生。換言之,選擇學徒制者佔高等教育階段所有學生數之28%,他們當中有94%的人在畢業後30個月內找到工作,比一般畢業生高6至7個百分點。

自2013年以來,每一紙大學文憑都須經過「發展委員會」(conseil de perfectionnement)審查,該機構下設置之各類專業部門每年都提出一份有利於畢業生發展的建議,讓他們認清各項就業必備能力。

所以為何要諷刺大學?因為大學的使命是無可估量的:既是教育大眾化的集散地,亦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工具。大學有責任提供一般勞工、農民與工人等階級的子女一個機會,彌補高中畢業生升學的引導失當,每年這類錯誤都能讓人嚇出一身冷汗。

2020年,全國大學一年級入學人數為325,000,然而在擠滿大一新生的的階梯教室裡,老師們都清楚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取得好成績。十分虛偽的是,當時國民教育部部長與高等教育部部長同聲讚揚大學入學分發平台Parcoursup的「成果」,卻隻字未提21,500名高中畢業生在7月份時仍未能獲得任何學校錄取,還是透過所屬大學區花費極大代價協助,才能在10月份找到學校。大學區辦公室花了整個夏天仔細檢視所有可能再招收1至2名學生的學程。「我們被迫擴大建築」這是大學教師對於被迫擴大招生的一貫形容,面對上級以權威要求學校增加招收名額,他們無力反對。

那麼這些學生後來的成就如何呢?引導志向很重要,但這不能只依賴大學。「部分高中畢業生仍不成熟,不應送他們進入學士班,否則他們將在大一時留下被當的烙印」里爾大學的校長博爾代(Régis Bordet)提出警告。根據高等教育部的資料,該年大一新生中有25.7%未於2021年繼續註冊,同期的大二和大三生之中,只有32%的人在三年內取得學士學位。48,000名專業學士學程的學生(以經濟管理與科學領域為主,分別佔43%和39%)表現較佳,90%成功取得文憑。633,000名碩士生中,63%的人在兩年內取得碩士學位。

前述2007年大學法中提及之大學自主權,也不總是能保證學程的去留。「我想關閉一個招生人數不足的學士班,但高教部不同意,因為地方民意代表認為這對當地的吸引力有害」一名位於中等城市的大學校長陳述。

在大學裡,所有管理都離不開「持續的資金」,開設一門必修或選修課程都得預想日後要付出關閉或合併的代價。課程開設計畫只有在就讀人數達最低門檻的條件下才能成功:學士班15人,碩士班10人。

由於缺乏足夠的國家資金,預計2023年底大部分大專院校將出現赤字,維持教師和研究人員薪資總額的願望也會被迫重新考量。以巴黎第一大學為例,2021年開放招聘的必要職位只剩下一半,到2023年職位數還會再縮減至現職數量的三分之二,校長娜-樂莒珂(Christine Neau-Leduc)對此也深表遺憾。

與其將青年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大學,不如將大學專業化與畢不了業的問題徹底分開。若要讓高中至高等教育階段形成一個連續銜接的整體,政府不該只是引起論戰,而是下定決心從務實引導志向、就業輔導和短期培訓課程等具體目標著手。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310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31017«世界報»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