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高等教育入學反映出社會不平等 友善列印

【高等教育】

法國大學入學分發平台Parcoursup今年自118日起開放,平台上提供了豐富的高等教育升學資訊,讓高中生自由選填志願。但學者指出,學生們在選填志願時並非都處於平等地位,仍須考量各項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個人的出身背景。表面上,這些選擇是基於成績、成功進入各科系的機率所得出的理性結果,但事實上還受到其他學生自己未意識到的因素左右。基本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國高中階段就逐漸形成,學校老師與諮商師的建議、大學博覽會提供的資訊、家庭背景等,均影響學生選擇。

研究顯示,面對各大學科系羅列的申請條件要求,中下階層學生出現了自我淘汰效應(autoélimination,而中上階層學生反而有自我推銷autopromotion的傾向其次,數位不平等的現象仍舊存在,不論是資訊取得或解讀網路資訊之能力這些現象體現了個人志向輔導的重要性,然而近年學校諮商師數量遭刪裁,學生接受輔導的機會減少,僅中上階層家庭有能力為子女尋求私人諮商。此外,中下階層學生除了文化資本受限外,其志願選擇亦大大地受制於經濟能力,往往得選擇離家較近的學校,以避免額外的租屋支出或高額的交通費。

在準備申請文件的階段亦反映出社會背景不平等的現象。在Parcoursup的平臺上,學生必須針對志願校系準備學習計畫,顯示出自己能主導未來志向,但自我推銷的能力在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間並不相當。不同於2009-2017年間使用的升學平台Admission Post-BacParcoursup的申請程序中,學生在未來志願表fiche Avenir選填的志願校系,還須經過高中教師團隊給予支持或否定意見,導致學生不敢選填條件更佳的校系。換言之,產生了服膺效應adéquationnisme─學生僅能依其成績選定校系,這種效應進一步強化了社會階級再製,阻礙某些學生在高等教育成功的機會。不過,Parcoursup針對補助金學生設有配額,校系錄取的補助金學生名額應比自行申請之補助金學生高出至少2%,這點稍微填補了升學不平等的現象,對於中下階層學生進入更佳的校系略有助益。至於支持Parcoursup者,其論點在於平台提供了豐富的科系選擇,使學生有機會探索其原本不知悉的校系。目前中下階層學生約有20%進入高等技職體系,75%進入一般大學。

另外,高等學院grandes écoles)依舊維持高入學門檻。為避免全國性的配額制度,自2000年起,高等學院各自採定措施以納入更多社會經濟弱勢學生。不過,學者指出,高等學院的措施還是挑選中下階層學生中表現最傑出者,對錄取者本身有正面效果,但無法產生更廣泛的效應。無論是學費或學業成就層面,高等學院體系在本質上仍不脫經由社會背景篩選的機制。

關於申請結果,若學生七月時仍未獲任何校系錄取,還是社會經濟背景弱勢學生遭受最大衝擊:一般而言高等教育招生委員會commissions d'accès à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會向未獲學校錄取的學生推薦招生尚未額滿的科系,部分學生則放棄Parcoursup平台轉而尋求私立學校。中間階級的學生可能傾向接受私立學校提供的貸款、實習等一般公立大學無法提供的選項。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3年1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3年1月18日« Le Monde»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