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高等教育學程新挑戰 培養青年對企業責任之批判思維 友善列印

【高等教育】

近年來,法國出現許多為滿足企業和公共環境參與需求之學程,在高等學校會議組織(Conférence de grandes écoles,簡稱CGE)的網站上便羅列了「生態轉型」、「產業」、「數位」、「能源」、「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等數十門學程。

不過新一代畢業生對生態緊急情況(urgence écologique)越來越敏感,讓教師們意識到進入企業時可能出現的生態焦慮(écoanxiété)風險。「這些專業青年人士累積的知識越多、鑑別力越高,他們對於生態緊急情況與地球限度(limites planétaires)的意識就越強烈。」在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ESCP Business School)教授「地球限度」課程的阿奇耶(Aurélien Acquiler)如此評論。根據他的看法,從生態焦慮產生的「過度投資風險」(risque de surinvestissement)構成了「工作中真正的健康問題」,企業應處理好這個問題。

此外,在這些機構中,「負責生態轉型的團隊規模仍很小,但監管限制持續擴大導致工作量增加,這可能會加劇某些人的質疑。」艾菲爾工商管理學院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碩士班(master management de la RSE de l’IAE Gustave Eiffel)的共同負責人茉凱(Anne-Catherine Moquet)補充道。她估計,每年在這門與企業合作的學程中,「25名學生裡只有4至5人對他們職業的規劃和自己能發揮的影響力感到失望」,為了避免這些「顯然比十年前更加關注生態議題」的學生產生「幻滅和社會心理風險」,該學程努力發展「他們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批判精神-即使冒著被學生指責悲觀主義的代價」,茉凱微笑著解釋。

蒙彼利埃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pellier)組織管理暨責任發展碩士班(master management des organisations et développement responsable)也採用類似的研究方法,一下子就處理了企業內部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問題。「一旦我們撬動其中一支槓桿,往往就能與另外兩支槓桿產生張力,」引領這門學程的教師兼研究員帕爾帕爵(Florence Palpacuer)評述道:「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緊張關係在不同類型機構中的機制,讓他們在進入公司後能找出餘裕來行動。」

這些衝突與行動自由,也會因學生畢業後打算進入中小企業、跨國公司、社會團結經濟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工作,而有顯著的不同,最終仍得選擇最符合他們期待與希望的機構類型,但這並不容易。「由於招聘困難,部分企業有展現比實際上更美好一面的趨勢,特別是在生態轉型方面,好吸引人才。」人力資源策略顧問兼講師葛茲(François Geuze)觀察到。這種「雇主招牌」若「不真誠」,在人才進入公司以後很快就磨滅了。

面對這項議題,「為了生態覺醒」(Pour un réveil écologique)團體的網站上提供了一份問題清單,讓求職者面談時用來向雇主提問,以評估企業對環境和社會承諾的誠意。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311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31018«世界報»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