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法國教育資訊

法國加強推動學校社會族群融合政策 友善列印

【教育政策】

今(2023)年517日,法國國民教育部與天主教教育總秘書處簽訂了一份協議,旨在將學校社會族群融合(mixité sociale et scolaire)政策推廣至與國家簽約之私立天主教學校中,以促進學習機會平等。事實上,與其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CDE)成員國相比,法國學生自初中階段起的學業成就受其家庭社會地位決定的情形特別明顯。去(2022)年8月底的開學記者會上,國民教育部部長恩迪雅耶(Pap Ndiyae)亦曾強調學生的成就與學習機會平等性息息相關,所以除了重視教育優先區(弱勢家庭較多的地區)學子的學習軌跡與輔導外,還須加強提升學校內學生社會背景的多樣性。

減少學校社會族群分離情形

法國國民教育部自2016年起採用社會地位指標(IPS,透過學生家長職業來測量社會經濟與文化條件的工具)來評估學生與學校的社會地位。根據202210月公布的統計資料,公立學校學生佔整體學子的80%,每10名學生當中,平均4名來自社會條件弱勢的家庭,只有2名來自社會地位極優越的家庭;至於與國家簽約的私立學校中,情況則完全顛倒,每10名學生裡,不到2名來自弱勢家庭,而優勢背景者卻超過4名。此外,在社會地位排名倒數十分之一的學校中,良好家庭條件出身的學生僅佔不到4%,但他們的人數在社會地位排名名列前茅的學校中高達三分之二。為此教育部訂下了減少這種社會族群隔離(ségrégation sociale)的方針,並要求各學區在今年暑假前成立對話窗口,好進一步確定重點實施區域、實行手段、合作夥伴以及其他因地制宜的計畫等階段性目標,同時將從現在起至2027年間逐步達成以下四項措施:

1. 重新修正初中與高中入學劃分區域,視各地實際情形調整教學內容、交通補助、課業輔導、家長聯繫等辦法。

2. 針對300所社會地位排名較好的公立初中與高中,提高招收助學金生名額,並強化校內學生輔導機制,以利相關資訊推廣至弱勢學生家庭。

3. 在社會地位排名較差的學校內開設更具吸引力的課程,例如國一階段加開法語和古典文化選修課、視學校課時安排成立體育部和雙語班等、在鄉村或特定區域學校納入寄宿制,另外也將在2023年開學時再新增15個中小學國際部(2022年開學時已新增43個)。

4. 優化分發程序,除了按照家庭居住地學區分發學校,學生也享有進入寄宿制學校的優先權,並加強對弱勢家庭宣導相關資訊。

將社會族群融合政策推行至與國家簽約的私立學校

19821984年間,時任教育部長薩瓦里(Alain Savary)曾推動一項法案,旨在由國家單位監管私立學校的成立和教師徵聘,以確保共和國的世俗性(laïcité)價值,但各界以違反學校自由而提出反對,甚至引發一連串抗議活動,薩瓦里法案最後不得不以撤銷告終。現任教育部長恩迪雅耶在此次與天主教教育總秘書處簽訂協議時表示,這是上述歷史事件發生以來,國家與私立教育單位最接近達成共識的一次。

目前部分私立天主教學校會依學生家長收入要求按比例捐款,根據這份協議內容,預計這類學校數量在五年之內將增加50%,進一步讓校內助學金生數量在五年間加倍,提升更多弱勢家庭的學生的入學機會,從而促進校內學生社會族群背景融合。然而,對私立學校來說,若要招收更多弱勢學生,尚需更多地方政府補助,尤其是學生的午餐費。如今多數地區仍以難以控管私立學校餐廳食材內容和成本為由反對提供補助,但也有少數地區已決定自下學年開學起試辦,如法國西部的菲尼斯泰爾省(Finistère)。因而教師工會認為,教育部長要推行政策不能只停留在發表演說,應積極與地方代表會面懇談。



提供資料單位:

駐法教育組編譯

資料提供時間:

20236

譯稿人:

駐法教育組

原始資料來源:

202352023« 世界報 Le Monde»

法國國民教育部網站education.gouv.fr)於20235月份更新資料




:::
關閉 開啟